表嫂是一名小学高级教师,自己家的孩子也在读小学二年级。有一天我去表嫂家串门,发现老师带娃还确实跟咱们普通家长不一样。她不是像我们这样逼着孩子看书,学习,写字。
那天是周末,但是孩子依旧有自己的时间表。现在一二年级的孩子没有家庭的书面作业,但是孩子还是把上周学过的书本里面的内容,自己都读了一遍。
复习后,孩子又把书翻了翻,预习了一下下周的课程。在孩子看书的过程中,表嫂不断提醒孩子坐姿,注意手和书本的距离。
孩子学习的时候,定上了闹钟,闹钟一响,表嫂立刻说:好啦,不学习了,去放松下眼睛,玩一会吧。
整个过程,表嫂没有说一句让孩子再看看书,多做两道题之类的话。
我好奇地问表嫂,表嫂说:二年级的孩子不用做题。有些事情比做题更重要。
表嫂作为一名小学高级教师,也当了多年的班主任,很清楚知道各个年级的侧重点是什么。
一二年级培养习惯
表嫂说,孩子一二年级的知识点很简单,关键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能在一二年级养成好习惯,那么等到孩子上了高年级,甚至以后初中高中,学习真的不怎么需要家长操心了。
一二年级的孩子要养成以下几个好习惯。
第一个习惯就是自主学习。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磨蹭,不爱学习,就是低年级时,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自主学习,知道学习的流程,就相当重要。
回到家后,家长要把预习,复习,课外阅读等项目的先后顺序,帮助孩子做好计划。
让孩子每天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养成习惯的孩子,以后自主学习的阻力就会变小。
第二个习惯就是坐姿。
孩子的身高,视力,姿态跟学习时候的坐姿相关。有的孩子看上去笔直,特有精神,
第三个习惯就是用眼。
孩子越到高年级,用眼强度越大。所以在一二年级养成用眼习惯就很重要。用眼20分钟后,远处眺望1分钟。
三四年级抓数学
三年级的时候,孩子成绩起伏较大,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数学基本都能考分或者99分,等到三年级,数学成绩滑坡严重。
主要是因为一二年级的数学以计算为主,等到了三年级,应用题的比例达到了40%。很多孩子对于应用题,理解不上去,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也有差距。
双减课改后,我们在小学低年级的考试中,明显见到单纯的计算题的数量,已经减少,应用题比例上升。
家长除了让孩子掌握教科书的基本知识点外,需要着重培养孩子的读题审题能力。
数学老师推荐了一个好方法,就是让孩子给家长讲题,这种输出方式能锻炼孩子的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
五六年级抓阅读
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对孩子阅读量提出了要求。
一二年级的孩子,阅读量在5万字,三四年级的孩子,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而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阅读不少于万字。
我们看到,五六年级的孩子阅读量跟一二年级相比,翻了20倍。
阅读能力强,不但语文成绩好,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比如数学的题目理解。
孩子的阅读水平分为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这两个指标又是建立在阅读量基础上的,只有孩子的阅读量上去了,才能发生质的变化,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才能提高。
而有的家长说,我家孩子阅读的书目也不少,但是阅读能力不行,还有的孩子不喜欢阅读,
其实是没有找到适合孩子的书。
小学阶段的孩子,每一年级的阅读要求都不同,如果家长盲目给孩子挑选阅读资料,很可能由于太简单,对于提升孩子阅读能力没有作用,还有可能由于太难,而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
J妈推荐一套指定的小学分级阅读书籍。
这套书根据不同年级对孩子的阅读要求,设计了不同的阅读材料,这是一套教材指定的阅读。
比如二年级语文书,教材推荐阅读《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
在这套二年级的阅读资料中,就配套了全部的故事。
每个故事都有视频同步讲解,有专业老师,带领孩子一起阅读,指导孩子阅读。名师全程讲解,对于重点句子,逐字逐句分析。
拥有这套书,真可以说把语文老师请回家了。
这套书都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必读书目,入选教材名家的原作经典。每个故事都配有图片,符合孩子的阅读趣味。
这套书除了提供跟语文教材配套的书目外,更重要是帮助孩子学会如何读书。
让孩子明白“精读”和“略读”的不同,帮助孩子积累妙词佳句。
这套书还贴心地准备了考点测试,帮助孩子加强记忆。
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年级,进行选择。
J妈放上百度小店的链接,有需要的家长点开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