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测试
趣味测试

您现在的位置: 趣味测试分类_趣味测试物语 > 趣味测试规则 > 书法科学知识趣味测试及答案楷书中常

书法科学知识趣味测试及答案楷书中常

发布时间:2020-7-30 11:13:35   点击数:

书法科学知识趣味测试及答案——

楷书中常见的科学问题暨《楷书之美》解读

(供中、高考积累书法知识参考)

中国科学院退休高级工程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北京启功艺术研究会顾问、

凡是看过《楷书黄金律》欧体、颜体、柳体练习指导(高光天著,文物出版社,年6月至年1月)三本书的读者都会知道书法中蕴含“科学”,或许还记得书中用“视觉重量”的概念解释了“启功结字黄金律”,或许让你眼前一亮,让你感到书法不再神秘——对书法中的许多疑惑都找到了解答,或许让你对书法产生了兴趣——临摹不再是“照猫画虎”,而是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点击购买

其实书法中蕴含“科学”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书法中的疑惑问题可以用科学概念来解疑释惑,二是指书法中的高深奥秘可用科学方法去破译和梳理。还有专门用来总结楷书结构规律、回答各种奇趣问题的一本书——《楷书之美》(高光天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年12月)是教育部审定《书法练习指导》(义务教育三至六年)一书的教师参考书。正如书中指出“书法是一门艺术,也蕴含着科学,它不仅包含着如何书写的技法及其规则,也蕴藏着诠释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以及揭示其中奥秘的规律”。为了帮助大家解读这本书,以及为准备中考和高考的学生积累书法知识提供参考,编排了“楷书中常见的科学问题”趣味测试及答案(按照书中章节顺序编排),共计40道题,如果能答对一半都是高手,不信试一试!

一、楷书习字格原理

1-1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习字格是什么样的?知道内部结构的划分和用途吗?

九宫格是用于临摹写仿的一种习字格,如右图所示。内部划分为:中宫、中停和四角。“中宫”指中间的

小方格,表示“八面拱心”的中心;“纵中停”指中间上中下的三个小方格,像人的脊柱一样辅助字写端正;“横中停”指中间左中右的三个小方格,像扁担一样帮助调节平衡;“四角”指位于四个角的小方格,好比人的左肩、右肩、左脚、右脚,对应结字法“回展右肩”“长舒左足”。

1-2“回田格”和“回米格”好在哪里?为什么田字格和米字格有缺陷却使用广泛?

回田格

回米格

回田格和回米格与田字格和米字格相比增加了字的外框线,用来控制字的大小。据说田字格是新中国解放初期“扫盲运动”的产物,由于结构简单被决策者选用之后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习惯势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后来推广各种先进习字格的阻力。

1-3你知道有哪些习字格?根据“天平”和“杆秤”两类平衡原理你喜欢那种习字格?

习字格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多达上百种,比如九宫格、变九宫、四分格、五分格、六分格、回田格、回米格、回宫格、回宫米字格、三宫米字格、回方格、方圆格、八卦格、金蛋格、双宫重心格、黄金格,等等。习字格分成两类,自然喜欢杆秤平衡习字格,比如九宫格和黄金格,因为它们与汉字结构平衡原理一致。

1-4根据临摹的实际需求,习字格到底应该具备哪五项功能?删掉一个行吗?

笔画定位、笔形参照、外形轮廓、结构分界和重心边界五项功能。缺一不可。

1-5书写汉字有大有小,怎样控制字是否写满格?如何用“顺边错觉”控制字的大小?

利用习字格的“外形轮廓线”。当字的一边有通长笔画(指长横或长竖)时,靠边笔画应适当内敛与字格边线留出空隙(大约字缩小12%或一个笔画宽度)。

1-6为什么黄金格比九宫格更科学?举例说明黄金格究竟好在哪里?

黄金格不但继承了九宫格的一切功能和使用方法而且体现了汉字结构的黄金比例关系并且显示出字的重心边界线。利用四条黄金分割线容易控制字的上下、左右比例关系。

1-7请见下图用田字格和黄金格书写的“林”字,你认为那个好?为什么?

黄金格好,左线成为左右结构的分界线。具备五项功能。田字格没有体现出“林”字左窄右宽的黄金比例关系,没有控制字写满格的边界线等功能。

1-8“格小天地宽”,如何利用习字格临摹、练字大有讲究。初学写字使用习字格的过程称作“入格”,为什么?如何“出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入格”的目的是为了按照正确的方法训练。“出格”是指从黄金格到方格、竖条格或横条格、无格的过渡,最后达到从“有法”到“无法”的自由境界。

二、楷书结字原理

2-1什么是“结字”?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比较大的结字法有哪四种?

结字,也叫结体,又称“间架结构”,是指将笔画或部件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字,包括内部点画安排和空白布置,即内部“关系”和外形轮廓特征,即外部“造型””两个方面。隋代智果《心诚颂》(十八法)、唐代欧阳询《结体三十六法》、明代李淳《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清代黄自元《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四种结字法统称“二四六八法”。

2-2你能说出下面欧、颜、柳三体“起”字的结字要点吗?其中字心“已”的竖弯钩的钩尖为什么都收缩?

“起”字属于左下包结构,要处理好“走”字框与“已”字心的包围关系和主笔“平捺”与其它次笔的主次关系;因为“已”的竖弯钩作为“字心”受到“字框”的约束,古人有“约束之下不出钩”之说;另外“走”字框造成向右的“动势”,“已”的竖弯钩也向右造成“同向”笔势,所以钩尖须收缩以便抵消动势。注意用“二四六八法”能解释吗?

2-3有的左右结构两部件之间留的空白像量尺“界”出的一样,称作“左右量白”,见下图欧、颜、柳体“北、比、相”三字,

请举出其他范字?为什么没有“上下量白”?

引、化、兆。上下结构一是紧凑,以降低重心,二是对正,以减小偏置力矩。

2-4巧妙地留出“空白”古人称作“潜虚半腹”如“日、月、田”字中的短横“左接右离”,知道出处吗?知道“左离右接”?

隋代智果《心诚颂》是古人结字法的开山之作,提到“潜虚半腹”。“左离右接”的字如“竖心旁”“火字旁”以及“水”“永”等字左右笔画与中竖的连接关系,是对“左接右离”的补充和完善。

2-5当字的结构出现两、三、四个部件相同时,怎样称呼,如何避免重复?如何理解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和变化”的问题?

左右相同叫“相并”,上下相同叫“相重”,三个部件相同叫“相堆”,四个部件相同叫“相叠”。为了避免重复和视觉平衡书法采取“上小下大、左紧右松、上紧下松”原则,如“林、昌、品、器”等字。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正如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说:“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入散漫零乱。”

2-6如何理解唐代欧阳询结字三十六法中的“贴零”?像“今、太、冬”等字下面的点画写得若即若离,明人称作“传神全在小中收”,知道出于哪部古籍吗?

“令”“今”“冬”等字下面的点画比较零碎,但不能离上边太远,应当靠近一点儿。虽然不是主笔,但要与字的主体相配合,却是起灵动的关键。“传神全在小中收”出自明代潘之淙著《书法离钩》。

2-7总结楷书结体的核心思想是造险造势,你知道其中的审美追求吗?知道视觉艺术中的“不动之动”原则吗?

书法中“造险造势”的审美追求是为了产生“动感”,与西方艺术通过“视觉张力”产生动感是相通的,都是追求“不动之动”的艺术效果,只是不同门类艺术表现手段不同。

2-8《钝吟书要》是怎样一本书?书中怎样总结晋人、唐人和宋人结字法的?

《钝吟书要》是清代书法家冯班写的书法理论著作,书中对楷书结法的时代特征做了总结: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与明代董其昌总结的书法时代特征“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异曲同工。

三、楷书构型原理

3-1启功结字黄金律中“A,B,C,D”四个顶点的科学含义是什么?其文化源头?

启功先生发现黄金格中A,B,C,D四个“聚点”,是字的各个笔画和延长线最为经常通过的四个点,或通过概率最大的四个聚点,其文化源头是元、清人倡导的“八面拱心”说。笔者科学证明:四个顶点的正方形中心区是汉字楷书的重分布区。

3-2一提到“主笔”似乎谁都知道,你对临摹的任何字都能判断出主笔吗?你知道怎样突出主笔和避让主笔的普遍方法吗?

如果只凭经验和“字感”对某个字的主笔理解常有二致。书中从主笔概念和作用入手,深入浅出的讲解如何判断主笔,如何突出主笔,如何避让主笔的方法和实例。

3-3你知道怎样写好包围结构吗?除了适用于四面包的“围而不堵”原则,你知道“内外相称”和“不围之围”原则吗?

包围结构的“字框”至少有两个维度(两面包),“字框”对“字心”的统摄作用很强,所以独立的字框总是作主笔。对于四面包的字要注意“围而不堵”;对于两面包、三面包的字要注意“包围”与“突围”的关系,不要“围死”要制造突围的“生机”,所以出现“左出”“右出”“上出”“下出”现象;对于三面包,还要注意“内外相称”,包括疏密相称(如“山、幽”)和笔势相称(如“巨、匹”)。 

3-4你知道行楷书重心的调整原理吗?请看下面带有重心坐标的四个兰亭字,你能说明主笔伸缩和移动对调整重心的作用吗?

简单地说是“轻加重减”,即加减法。“加法”有两种方式:一是伸长笔画或扩大部件;二是向远离重心点的方向移动笔画或部件,以增加力矩。减法同理,与加法相反。“天”字的左撇偏左,右捺中须向右下伸展起调节重心的作用,整个“天”字的笔画布局体现了“上紧下松”、“正者偏之”原则;“也”字的字形虽偏,但其重心稍偏左下,比较居中。由此可以理解竖弯钩之所以向下且向右方伸展是为了调节与上边“横折钩和竖画”部件之间的平衡,体现了“偏者正之”原则;“人”字本来很对称的字,但为了增加动感。撇画收缩,并左移,以便为右捺留出伸展空间;“于”字的竖钩右移,除了考虑与下钩的平衡,主要是体现“中轴不中”审美原则,为左侧留出面向大海般的意境。

3-5请分析“好”和“施”的向背关系?应该如何书写,为什么?

相向的字(好)和相背的字(施)看起来很平衡,因为向内或向外的动势相互抵消,使系统稳定。如左右两部件都偏斜,应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如左部左斜,则右部应尽量右斜,使其动势相互抵消,互为所倚,以便总体均衡。

3-6左右结构向背方向“相同”或“相异”的字应该如何书写,比如“化”“信”字?

应采用“抵消动势”方法。“化”字的左侧“单立人”和右侧的“竖弯钩”的笔势方向都向右(相同),所以左竖稍向外斜,以抵消向右的动势;“信”字左侧单立人向右,右侧部件“言”呈中性(相异),产生微弱的向右动势,所以书写时上横向外伸展,左竖须稍向外倾斜,以便“抵消动势”。

3-7你知道清代戈守智在《汉溪书法通解》中提出的哪四种向背结构?你怎么评价?

“向背”是书法中的重要美学特征,是表现笔势和体势的重要形式。清代书法家戈守智在书中总结出适合于左右结构的相向、相背、相并、相助(相同)四种向背结构,是对向背理论的重要发展。

《楷书之美》一书利用“向心”和“离心”概念首次在建立广义向背概念基础上总结出:相向、相背、相并、相同、相异五种向背构型,从而完成了适合用左右、上下和包围结构完备、统一的“向背理论”。

3-8 过去对结字法认识只是局限于字的内部笔画和部件相互之间如何安排的问题。现在有人研究外形轮廓与内部笔画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多少?

邓宝剑撰文“字形的外部轮廓与内部关系”,从平画、斜画以及宽结、紧结入手考察汉字形体的轮廓,在沙孟海先生提出的“斜划紧结”与“平划宽结”两大类型基础上扩展成十六种类型,对全面认识楷书结体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邱志文撰文“内部构成受制于外部轮廓”指出:字的外轮廓如果趋于规则图形,则字的疏密安排趋向于均匀;如果趋向于不规则图形,则字的疏密安排趋向于不均匀;在不规则的外轮廓中,趋于开阔的部分,笔画安排较疏。趋于收敛的部分,笔画安排较密。

四、楷书科学原理

4-1你知道书法中“视觉重量”概念吗?它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力”有何不同?

“视觉重量”是一种视觉感受,是基于塔式心理学的“心理力”,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力”不同。比如视觉艺术中的“不动之动”中的“动”,我们经常能在雕塑、建筑、绘画作品中看到。然而绘画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真实地运动的,观看者从中见到的运动与观看舞蹈、电影所见到的运动是不同的。从中看到的仅仅是视觉形状向某些方向上的集聚或倾斜,传递的是一种事件,而不是一种存在。

4-2时间与空间概念源于物理学,为什么不同门类的艺术常以时间和空间为依据进行分类?如何理解书法中的“时间”和“空间”?

如果以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为依据,人们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三种类型。时间艺术如音乐、文学、诗歌等;空间艺术如雕塑、绘画等;时空艺术如戏剧、影视、书法等,当然这种分类只不过是一种直观的概括,说明时间和空间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像视觉上感觉到的“运动”不是由物理力驱动一样,书法中感受到的时间是一种“心理时间”。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说:时间只有化为空间形式,比如化作钟摆的摆动,才被人们知觉。书法中的时间,正是借助构成元素(线条)在空间中的变化而被知觉的,其变化形式很多。书法中的时间特征、运动特征,是在观赏者的想象中展开的。同样书法的维度空间是一种“心理空间”,也离不开观察者的想象,因为时间与空间是共生的。

4-3如何从时空的角度理解“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如何理解从楷书到草书的“静与动”“形与势”转换?

书法讲究静态“形”和动态“势”。由于楷书静态空间特性比较强,空间“形态”和“法度”明显,而草书动态时间特性比较强,笔画“形态”和“法度”弱化,通过笔法的“使转”让“线条”特性突出。正如孙过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4-4不论是书写还是书法都讲究“笔顺”,有时还产生分歧。你知道书写汉字笔顺的科学根据吗?书写与书法的笔顺必须一致吗?

有的学者认为“汉字的笔顺是一种约定俗成”,如果基于这样的认识难免笔顺规则在不断地修改和更新,难免出现看法上的分歧。其实笔顺的科学根据有两条:一是右手书写的生理规则,二是字的笔画书写线路总和“最短线路”原则。书写与书法的笔顺不必一致,因为两者的目的和追求不同。

4-5书法艺术创作的行序是自右向左的,这样书写科学吗?为什么一直沿用至今?

不科学。最初形成的原因和使用竹简书写有关。后来发明了造纸术,但纸质或绢帛上的书法作品仍然保留“自右向左”的书写习惯,这和“文人崇古”的习惯势力有关。

4-6你知道书法家米芾“刷字”的故事吗?从科学的角度看如何描述“八面出锋”?

宋代书法家米芾在皇帝宋徽宗问及当朝书家时说:“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皇上又问:你呢?他说“臣书刷字”。什么意思?先看他自己的说明。“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秀润圆劲,八面具备”,“转折肥美,八面皆全”,后人称之为“八面出锋”。从科学角度看“八面”是虚词,指毛笔运动的各个方向,对应“理论力学”中的“六个自由度”,即沿空间三个互相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坐标)和它绕着通过质心的互相垂直的三根轴线的转动角度。

4-7从系统科学的角度,楷书结字法体系应该包括“方法—原则—原理”三个层面,你能指出认同的结字法体系吗?为什么?

《楷书之美》一书总结出G96法,包括96种方法,12项原则和三大原理,是迄今为止比较完备的结字法体系。因为结构特性完备,包括空间特性、时间特性和力学特性,具体方法齐全,古人有的G96全有,古人没有的G96也有,能够科学解释楷书结构多种多样的书法现象。

4-8启功先生在谈论如何把字写得活时说“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划顾盼始不呆板。”这里蕴含怎样的思想?怎样理解“笔法融合”?

蕴含丰富的“笔法融合”思想。学习书法不仅学习楷书一种技法,还要学习篆、隶、楷、行、草多种技法,翻阅古人的碑帖,可以看到楷书不乏篆隶笔意和行草动势笔法融合的字,体现书家以丰厚学养舒展性情。

上图“光”有篆意,“也”含隶意,“足”带草意。

4-9书法是一种视觉艺术,你举出其它视觉艺术吗?与普通人说的“眼见为实”不同,哲学家柏拉图说过:绘画是骗术。书法是画,书法是视觉骗术,为什么?

绘画、雕塑、摄影等。“书法是视觉骗术”是说绘画一类的视觉艺术都与“视觉错觉”有关。视觉错觉是一种特殊而又普遍的视觉心理现象,指在特定条件下人眼对客观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比如原本一样大小的图形,由于摆放位置不同视觉上感觉“上大下小”“右大左小”,为此需要采取艺术手段顺应错觉达到视觉平衡。

4-10同样大小的图形,如果左右放置,会感觉哪边的大?如果上下放置,又如何?

同样大小的图形,如果左右放置,会感觉右边的大(左轻右重)。如果上下放置,会感觉上边的大(上重下轻)。

4-11散乱的物体向中心靠拢的程度,会影响视觉重量吗?同样大小和数量的一组线条,松散分布和紧密分布,哪种情况显得重?

散乱的物体向中心靠拢的程度会影响到视觉重量。同样大小和数量的一组线条,紧密分布比松散分布显得重(密重梳轻)。

4-12你知道世界名著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书中“视觉张力”的概念吗?正方形框内中心位置的一个点和边缘位置的一个点哪一个看起来稳定?

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告诉我们:由于视知觉心理力或视觉张力的作用,一个正形方形框中心处的点看起来最稳定。

4-13你知道启功结字黄金律的“三紧三松原则”吗?你能运用上面的视觉科学知识解释吗?

“三紧三松原则”解释如下:

(1)上紧下松,利用“上大下小”错觉,写成“上紧下松”以便视觉平衡。

(2)左紧右松,利用“左轻右重”“密重梳轻”,写成“左紧右松”以便视觉平衡。

(3)内紧外松,利用“中心处看起来最稳定”的视觉原则,写成“内紧外松”有利于视觉平衡。

4-14有关《兰亭序》的书法教材很多,最多见过多少个偏旁?用科学方法很容易找到86个偏旁,你知道吗?

有关《兰亭序》的书法教材很多,但没见过30个以上的偏旁。《楷书之美》一书运用指派问题数学模型找到86个偏旁,并且为每个偏旁配上两个不重复的代表字,体现了用科学方法破译书法奥秘的价值。

4-15知道唐代流传的“八诀”或“八法”吗?体现了古人怎样的认知观?

《八诀》亦称《八法》,传欧阳询作,是古人借用自然现象比喻八种基本笔画的特点,体现了“观物取象”的认知观。

  丶(点)如高峰之坠石。

  乛(横勾)似长空之初月。

  一(横)若千里之阵云。

  丨(竖)如万岁之枯藤。

  亅(竖勾)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卩(折)如万钧之弩发。

  丿(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

  乀(捺)一波常三过笔。

4-16从书法教育的角度,应该“大道至简”“寓教于乐”。你知道“最优化习字原则”吗?“三步曲”书法教材是怎样布局的?

《楷书之美》一书借鉴古人启蒙书法教育智慧,提出“最好的习字格、最巧的习字法、最少的习字数”最优化书法教育原则。

“三步曲”书法教材布局如下:

■表示已经出版

□表示准备出版

致谢: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博士生导师邓宝剑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李洪智教授审阅并提出宝贵意见。

文物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楷书黄金律颜体练习指导》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shionflont.com/qwgz/1081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