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举人文学家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这样解释测字之用:“拆字,亦作测字。拆则有分析之意,测则有推测之意,为占法之一种。任单一字,触机附会,以判吉凶。”比起其他传统占卜起卦方法,测字过程无须起卦、反应迅速、简洁明了,最为实用,往往一语点破天机,令求测人幡然醒悟。
在旧时代百姓生活方式单一,见识狭隘,很多事情缺乏理性选择,且认字读书者有限,测字先生只须记住拈字盘中百余字的固定解释就能谋生,它的意义是为了帮助人们对出未来可能遇到的事件作出事前的准备和参考。实在是也不能通过一个字起什么决定作用,只是起辅助解释作用,通过测字这个术理可以了解目前自己的状况,知道自己周围的状况。
而现今社会分工细微,人际关系复杂,生活选择多样化,事业周折、经营风险、人生变故、悲欢离合、命运多变,前途未卜,都充满不确定性,在更多的场合,测字逐渐演变为一种高级社交手段和娱乐方式,茶余饭后,闲暇交流,人们因测字拉近彼此距离,促进了感情交流。从这个角度来说还真成了占筮学易者一独特社交手段。
网络引用话说一我们从小耳闻的一段有趣故事:当时在元朝任职的刘伯温被贬官。一日,刘伯温走在路上,见到一个放牛娃在偷懒睡觉,两腿双手呈“大”字型,头枕一根扁担,常理是确有农人,田间休息,怕湿了衣裳便以扁担当床,垫在身下,即便这样也算奇人了。而这放牛郎头横枕一根扁担,刘伯温便觉奇异,细细端详,看起来竟然是个“天”字。刘伯温晓通易学权谋,又扯了一根蓍草挠朱元璋的脚底,于是朱元璋翻了个身,一双手放到身前,一只脚曲直,另一只脚拐起来,刘伯温一看大惊,这不是一个“子”字吗?连忙下跪,俯首称臣。于是上演了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助他建立大明王朝的传奇。
又一趣闻:说时值秦桧专权弄政,谢石(宋朝测字名仕)因忤逆犯冲秦桧被贬谪边远之地,发配途中,遇一女子自称能相字,谢石内心诧异道:“天下还有能和我一样了相字之人?”于是写了一个写“谢”字,请女子看,那女子看罢“您不过是相字术士罢了”谢石问由,女子答“您不是在‘寸’和‘言’之间立‘身’吗?”这正是一个“谢”字!意思是凭三寸不烂之舌处身立命!谢石又写一“皮”字让女子看,女子看看谢石满身被公差折磨的皮肉伤又说“‘皮’逢‘石’则破,大概押解你的公差姓皮吧”。谢石大惊道:“我也能相字,你写一个我来相看”女子说我立此便为一字,请你相看。谢石说“人旁立石(谢石),石为山,您是仙?”女子笑而不答,倏然不见了。
网络引用清初《测字秘牒》里说:“其法专取头足首尾。如某字头、某字尾,则如门之闭;分开云某字头,某字脚,一头一尾阖之,则如门之开。此法最简捷,其用又最广,为字中第一要义,学者更宜究心。”人们无助时需要某种神秘文化来强化或调整自己的意志抉择,更需要心灵纠结的某种解脱方式。测字相字自古以来就没有标准的条文,每个测字玩家都有自己的一套解说法。测字说来神秘,未必复杂。中国汉字主要是象形文字,无非是结构不同,或上下,或左右,或包含”字。就是根据这个形态来判定含义,或时辰和外应触机变化影响,然后必定要加减一些偏旁,使其含义变化流动。对于文字功底扎实,通过特殊的理解角度,再加上经验判断,将所获外部信息(外应)与所测之字的各种测法衔接,准确率还是很高很有趣味性的,笔者认为因传世的理论支持书籍较少,且需要扎实易理基本功,各朝研习者在这一点上又各有秘不示人的秘诀招数,只要积极引导,剔除其掺杂的迷信、欺诈成分,测字这古老行当也可以继续充实和体现民间文化的多样性。
网络引用